顯示具有 魔都上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魔都上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

在上海工作五年兩個月心得總結,純屬個人感受不構成建議指南

 



雖然告別職場的結尾又是不愉快地離場,但冥冥中竟然前後呼應了起來,第一份與最後一份工作皆是馬來西亞人art的老闆勸退,心情完全不同,表面失了面子,卻更知道自己贏了裡子,贏得組員的支持,感謝過去那個努力的自己與神隊友。

回顧自己當初來上海設定的幾個目標:1.拓展眼界 2.賺錢存錢 3.城市旅行 4.體驗不同生活,達成度應該有80%,關於旅行與理財需要另開專篇,先不展開,針對工作自己小小的回顧與總結。


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

疫情過後,上海第五年的生活

太羨慕貓,每天都睡得好香

195月遇到工作低潮,不管是甲乙方(大陸稱客戶端為甲方廣告公司為乙方)完全都沒回覆,好幾家公司以為互有好感沒想到只是我一廂情願,第一次發現找工作比談戀愛更難,終於懂那種一直被發好人卡的男生,年紀被這社會嚴重的貼標籤,但能理解在不景氣之下,薪水並不低的我,別人也不願增加試驗的風險,幸運的是,從8月底開始就不斷有案子接,好不容易從自我懷疑到自我治療,又在20年初就爆發新冠肺炎,看壞大陸十年開始又眾說紛紜起來,說這只是壞的第二年

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

上海美食:找一間復古餐廳-[小芳庭]*慶祝熟年生日



內心不知道為什麼有點期待自己的中年,過於樂觀總想著自己的人生會猶如倒吃甘蔗,我說:“230幾歲的時候一定不知道生活還可以這樣過吧?” 
小白笑:“講得好像你已經過上了理想生活般的語氣” 
我不禁笑出聲,也是,從五月沒工作到現在根本還是中年失業人口,怎麼可以這麼悠閒? 
這大概就是中年的悠遊感,內心還是覺得自己像20歲天真幼稚。 小芳庭藏匿在一座斑駁復古庭院後,比較難發現的是周圍卻是很現代感的假日酒店與停車場,時光錯落在某區。 
生日當天晚上下雨,我還是堅持漫步過去,七月的上海,微濕的衣褲,冷意襲來,問了一位大哥找到入口。


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

魔都上海之藝術展|走進香奈兒展覽



兩週前的五一長假,沿著黃浦江走,驚喜發現從外白渡橋往下能連接到龍騰大道,龍騰大道附近的美術館群的周圍成為我最喜歡的地點之一。 
江邊建設起來後,很多老外曬太陽、玩滑板、喝咖啡、野餐,看起來愜意自然,讓我想到紐約的哈德遜河,只要有河邊有草地有陽光,就能有著無數的放鬆。

近年來上海的展覽日益進步,用app或微信公眾號預約門票是常態,透過公眾號拿到電子門票很環保有效率外,還能不斷推送新鮮資訊,將話題保持久一點熱度,國際級的展覽吸引網紅朝聖打卡,大城市更是很多世界級的藝術來展出。

尤其這兩年上海很多地方都改建成美術展覽館,像倉庫改建的龍美術館與倉美術館,近期開放的油罐美術館,住在上海真的很有福利呢!


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

魔都上海:西班牙設計金童Jaime Hayon亞米海因的設計狂想IN藝倉美術館





光看到亞米海因的展覽海報,
就脫口而出:「不愧是西班牙產出的人才啊!」

雖然在專訪時他說:「忘了所學的東西,每一天從零開始。」
但西班牙本身的活潑、有趣、藝術感,相信給了他很多養分吧?

Jaime Hayón 亞米海因來自西班牙的馬德里,是藝術家也是設計師,被設計界譽為「菲利浦˙史塔克的接班人」,作風活潑、趣味、怪誕,難以預測且超脫現實。因為目前服務一家創意傢俱品牌的原因,有幸認識很多關於傢俱及生活美學的設計師,法國鬼才Philippe Starck是其中一位,很多知名創意或藝術家都會朝傢俱家飾類聯名或成立自己的品牌,我想是因為這類型的商品最貼近人們生活吧?



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

魔都上海 [食記] 地球美食劇場,猶如看電影的五感體驗




把“好好吃飯”這件事的儀式感放到最大,日本料理是極致,

光是我看過的日劇與電影:將太的壽司、南極料理人、孤獨的美食家、深夜食堂、
只要吃、只要北齊與飯、約飯、午餐的敦子、小森食光、麵包湯貓咪好天氣、海鷗食堂
(還沒講完也太多要開專欄了)就數不完,

美食不止填飽肚子,背後更多的OS

看完每次都深深感受到他們對食物的極度重視。


這間“地球美食劇場”,主廚鰤象成立地球美食劇團Anthologia目的就是想讓食客能够瞭解食材的來源、食材的環境、食物的故事和習俗等,把每道菜的發生變成一幕幕小小的劇場,在吃飯的同時讓你也能打開味蕾之外的感官,去聽、去聞、去看 組成一場華麗的體驗,並懷抱著感謝的心情,享受每一道美味精緻料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