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

下流社會小人物的悲歌|或躺或坐,可是怎樣都避免不了人生...蔡明亮【郊遊】



『郊遊』 是長到看不到盡頭的驚嘆號、

長到有些許不耐、長到打哈欠、長到靈魂出戲、
長到電影結束後覺得路人都好有戲、

長到在我心中劃下一道血印...




看過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,因此我心裡早有準備,長且定住的鏡頭+完全沒配樂似乎是他的風格,就像盯著一張照片看20分鐘,當下突然很想笑,覺得我與這群看電影的人(看起來是一群大學生們),好像在參加日本舉辦的不能睡覺比賽,於是我打開包包喝水,跟一位從來沒看過蔡明亮電影的友人用眼神示意,我們互相空中交流:

到底要定格到什麼時候?

接著心想,我不相信這群大學生看得懂,沒有出社會,還沒體驗過人生,怎麼可能會懂,我想像我大學時也常自以為很文青,看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法國片,這次蔡導辦在北師美術館,放眼望去大部分是學生,加上在視聽室放映,可坐可臥,看到最後很多人離席也很多人睡著,有一段時間多了打呼聲…;

逼著自己想了那麼多事,電影還是停在那格。

想拿遙控器X10倍的播放,懷疑那些電影評審怎麼看得下去?看完卻很奇妙,這部片在我心中留下好深刻的印象,扣掉第一幕:一個女人莫名其妙在床邊一直梳頭,及最後兩幕真的過於冗長,剩下的我竟然很喜歡也深深被打動了!



友人說:李康生很會演戲難怪拿了影帝,可我卻覺得,裡面每個角色似乎都不能被稱為”演技”,我相信他們應該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吧?

幾乎沒有對戲,沒有邏輯的某些場景和鏡頭,演員們知道自己在演什麼嗎?可是也許這就是李康生厲害的地方吧!?

他活脫脫就是那位舉牌工,那個失意的爸爸,那個在社會底層下掙扎著、求生著 的小人物,他不是演戲,而是生活,只是把他的生活搬到螢光幕前。

『舉牌工』一直是我想納入小說題材的人物,這願望先被實現了;李康生紅著眼眶唱著滿江紅:『怒髮衝冠憑欄處,瀟瀟雨歇,抬望眼、仰天長嘯…』那段真是吸睛啊!不用看前因後果,眼眶瞬間淚水滿溢(雖然我覺得前面還可以再鋪陳多一些生活中的悲苦面)
我懂這工作,這麼無奈、這麼無聊、這麼諷刺、卻也這麼真實,只是舉著、舉著一輩子都買不起的房屋的牌子、舉著無法奢望的夢想,每天的工作 只是看著路人、看著那些可能買下立牌上房子的人們,跟自己的天差地遠…;風偶爾大到差點將自己吹垮,吹垮自己的其實不是風,是現實。

有兩段我非常喜歡,一段是李康生在中午休息時,吃著雞排便當,紅色的塑膠便當殼,應該是50元便當,一整天的苦悶,只有此時有點生動,默默的看著他啃著肉,把雞腿骨頭從關節部份咬斷,把小腿骨的肉啃掉,再換大腿骨,就著便當盒邊緣扒飯,免洗筷夾些玉米粒和青豆之類的配菜,一起扒下最後一口飯。

另一段是 李康生某天走路去工作時,在一間房屋接待中心前停駐,他隔著大片玻璃窗往裡面看,走上白色的旋轉樓梯,一張白色柔軟的大床、一片藍天白雲的落地窗,陽光很大,他逆著光,他只是背對坐著看窗外,就這樣坐著,然後睡著…
我曾經也想進去看,我常想那些華而不實的房屋接待中心,是為每個王子公主編織了城堡的美夢,可惜,這世界不是人人都是金湯匙的王子公主。

『郊遊』我認為被切成兩個部份,從暴風雨中李康生的船漂流 拉開了一條線,往前是現實,往後則有點非現實,場景也是,變得像劇場那般展演,超現實空間,廢墟配上光鮮亮麗的家具,李康生似乎還是憂鬱著…
倒數第二幕,女男兩人前後站著,女人眼淚哭了又乾、乾了又哭,男人只是在她背後喝酒、凝望、喝酒凝望,小窗戶外,夜車劃過2次光軌,最終,男人伸出手俯身依靠了女人,女人卻離開了,離開了視線,畫面只剩一個男人,陰鬱藍色月光,灑滿廢墟,然後靜止再靜止,

雖然冗長但我眼睛大吃滿漢全席,尤其是『郊遊』這兩字,真是漂亮!

說真的,一個舉牌工一天的工作內容比起電影,那種苦悶絕對更長更遠,
那些長鏡頭所代表著,也許是讓觀眾有省思的空間,
那也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小部份而已,
難過的是─這就是現實,

暫時不說了…



 







末:瘋狂(不遮掩)打哈欠後,蔡導演出現,他說他一直在觀察我們...(天啊!)很喜歡雷光夏,拍照一張紀念著。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