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

舊金山 * 體驗家庭&生活點滴


出國,即使做深度旅行,還是很難體會一般家庭生活。

很幸運,因為旅伴小白的大姐住在美國西岸已經
10年以上,這段約莫半個月打擾她們,一直到回國的時光,就像咖啡上的貓掌棉花糖,原以為只是點綴口感,沒想到這才是能細細品嘗回味的原因。


這趟旅行,雖然我不是基督教,不過跟著他們假日去參加禮拜是讓我收穫最滿的行程,劉彤牧師讓我精神上收穫滿滿,還有很高興認識了同在一個屋簷的兩位室友,一位是26歲的新加坡男生Peter,一位是台灣黃金單身漢的David,我們常在晚飯後在大廳裡聊到凌晨,兩位都是非常好的人。




一開始很不習慣,如果我是租屋房客,我大概很少出房門,但這兩位室友好另類,成天在客廳廚房打轉;大衛有個習慣:房門不關,(我們還趁他去上班參觀他房間),講話很直的他,用幽默的方式包裝那些我們平常都不敢說的話,卻常把白爸白媽逗得很開心,對付兩個小ABC也是,既能一起玩也能互搶食物,這樣的相處方式簡直就是一家人了啊!

我想到小時候很害羞又拘謹的表弟,過年來拜年,離開後我媽卻皺起眉說:「唉呀!桌上糖果怎麼都不吃?好客氣。」

大衛就是這種有著可以不用裝客氣卻討人喜歡的本事,機智的反應,很愛虧白大姐,到最後我加入女生的行列,演變成男女對抗辯論賽。

住了2天後, 發現大衛與小白大姐的互動有種甜甜的氛圍?

雖然多年後大衛搬走並且結婚了,白爸媽也很喜歡大衛,可以很自然地吵架?總之很像一家人的感覺,大衛帶我們去蘋果總公司參觀,彼得帶我們去黃金17哩路,還硬要幫我跟小白拍婚紗照 總之大家都好熱情。

沒多久,彼得先搬出去並且結婚了,娶一位上海美麗的姑娘,而跟大衛還在上海聚過一次,緣份就是這麼奇妙。在美國的最後一天,大家還跑去打保齡球,雖然在自誇保齡球后之後我打得很爛(誰叫我愛逞強),但真的很美好。



兩位小朋友恩恩樂樂有著不同的個性,一個內斂敏感一個愛表演,聽說兩位現在都有不同目標,感到很欣慰?(長者的姿態),白爸白媽也過得很樂天,尤其佩服白媽在60多歲才開始學英文,竟然通過了美國居留的公民考!

這是新聞才會出現的勵志故事啊,我真的要努力跟白媽學習,下次有機會一定會在美國團聚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